2023年度,是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第一年,也是公司迈入新领域的第一年。2023年8月,公司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顺利完成,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原有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勘察和船舶配套等业务的基础上,新增风机整机制造研发、风电资源滚动开发、风机配套设备研制、工程设计总包与服务为一体的风电相关业务,着力打造完善的风电产业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86亿元,与去年同比下降22.97%(同口径),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46.96%(同口径)。其中,风电相关业务收入占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的66.84%;工程设计施工板块收入公司全年收入的28.59%;船舶配套板块收入占公司全年收入的3.69%。
面对风电行业整机价格持续下降,行业竞争态势激烈的发展格局下,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价值创造”核心要务,坚持技术引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砥砺前行,攻坚克难,逐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公司完成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以后,积极开展组织机构改革优化和下属风电产业优化调整。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完成了公司总部机构优化设置;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好公司风电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根据各子公司业务特点,对公司风电产业如何发挥协同作用进行论证。截至本年报披露日,公司已完成了对下属各子公司股权的优化调整,进一步发挥各产业之间的协同作用。
一是对产品重新战略定位,推行以风电主机产品全寿命周期为主线的项目全周期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围绕价值创造量化目标,按照产品研制、市场营销、物资采购等业务流程主线,配备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负责制贯穿项目全周期,以控制成本、提升周期、控制质量为目标,加强对各环节的管控,并搭建项目管理地图,通过项目管理地图系统清晰而详尽地展现公司项目经理目标职责与权利,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二是以技术引领,围绕技术和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产品。6.XMW级陆上风电机组完成总体方案设计,适用于中东部平原等低风速区市场;陆上10MW风电机组完成设计工作,适用于“三北”市场和大基地建设;12.5MW海上风电机组完成方案设计;“扶摇号”在智能微网模式下成功运行发电,保持了海上风电领域大功率风电机组技术引领优势;充分的利用国家级研发中心,推动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全年新增立项15项;全年获取授权专利86件,主导发布1项国家标准,参与6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发布,完成9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国家能源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东营市建设风电装备检验测试认证创新基地”获山东省能源局批准;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基于激光雷达测风系统,结合环境感知预测算法,开发了前馈控制技术、极端风况识别规避技术、基于环境评估的发电量提升技术,预期提升发电量约2-4%。精简电路设计,构建变流器—主控系统一体的电路拓扑结构,设计塔底主控系统功能融合于变流器中,形成具有中船海装知识产权的电气设计。开发并应用场控平台算法,实现风场机组间信息相互连通及风电场级协同控制,为新机型开发设计瓶颈工况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报告期内,围绕“抢空白、强转化、树品牌”重点工作,坚持“海陆并举”开发策略,积极拓展新领域,创新开发模式,争夺开发指标。获取电站指标超过20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8%。一是“抢空白”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全国各地多点设立区域公司和办事处,市场布局范围逐步扩大。公司成功获取福建漳州20万千瓦海上风电指标,填补了自持海上风电指标空白;以“风电+”模式切入通辽市场;新蓝色海洋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获取东方、邢台和张北共计290万千瓦风光资源,与养殖文旅企业和项目投资运营方建立合作,“风电+”业务内涵进一步拓宽、深化。二是双鸭山、哈密、锡盟等地实现连续转化,取得阶段性进展。三是加强品牌宣传,多次在大型展会发布公司品牌和蓝色海洋经济方案、“风电+”系统集成方案,品牌影响力得到提升。
报告期内,围绕持续优化工作体系,提高风场运营效益,细化降本增效举措,全年上网电量达20.7亿千瓦时,实现发电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3.78%。一是持续优化风场管理体系,备件联储体系初见雏形,通过增、调配备件,故障处理时长降至17.2小时,下降32%。二是想方设法提效益。通过严抓风机维护、紧盯技改和风机故障处理等举措,风机可利用率同比再提高0.65个百分点,达到98.8%;通过开展电力交易、运用储能调峰降限电、投运调相机等措施推动限电率下降0.4个百分点;通过季节性调整设备参数、手动控制储能充放电等措施将综合场用电率下降0.04个百分点;通过压降非必要开支、及时开展保险理赔等措施压降将电站运维成本压降3.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在设计咨询业务方面,围绕船海主业,立足船海设计,引领技术更新,实现设计咨询勘察业务5.88亿元,同比增长10.62%,先后承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LNG船建造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四号船坞项目等一批海工类设计咨询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勘察设计项目、南光横琴综合物流中心设计项目等传统民用设计项目和部分高新产品业务。
在工程总承包方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发展趋势,积极拓展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实现营业收入35.53亿元。先后中标中船重工海洋信息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一期(A区)工程总承包(EPC)项目、新特钢全厂场内公辅-噪音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工程总承包项目。
在船舶配套业务方面,子公司中船华海自推出自主品牌“HUAHAI”以来,慢慢地增加主动服务意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市场知名度。对标精细化、合规化管理要求,以高效率为抓手,船舶配套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845.08%,一种原因是由于子公司中船华海本期购买德瑞斯华海50%股权合并范围发生明显的变化营业收入增加所致,另一方面,公司在舱口盖、滚装设备、锚绞机等配套设备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年度,公司所处行业较上一年度有所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工作,公司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新增风电业务。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分类来看,公司所处行业包括风电行业、建筑业和船舶行业。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国家全力支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依照国家能源局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
从政策导向上来看,2023年,风电行业政策由推动产业规模扩大,逐渐转变至引领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互补共济的绿色能源体系;从推动生产端结构调整,到大力推动消费端绿色电力消纳,提升绿电消费比例,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已深入至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
2023年1月2日,中央下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1号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了政策指引。3月,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提出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和利用,并进一步强调,加强适用于农村应用场景的风力发电、高效率光伏发电等。掀起了乡村风电、分散式风电新一轮发展的热潮。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快速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电清洁低碳转型,并着重提出推动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智能终端技术、推动能源系统智能调控技术等共性技术突破。以及完善发电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该文件进一步加快风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设备智能运维行业的发展。以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公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油气开发企业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存储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该文件首次明确了“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通知,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并在在项目审批管理、前置手续办理、电价及补贴存续、电网接入及消纳、设备设施循环利用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解决思路和政策保障。政策的发布,为风电“以大代小”、退役升级市场作出细则上的指引与规则制定,激活存量市场,打开风电场改造升级可观的增长空间。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率先行动,培育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推进风电设备回收产业初具雏形,并展开未来巨大发展空间。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将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实现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不仅对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还将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等工作。对风光发电的消纳形成多元化支撑。
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这是中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提出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与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衔接;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将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市场方式促进变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优先消纳,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消纳。
2023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明确可以立体分层设权的用海活动。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走向“立体”,或进一步规范未来海上风电、光伏等能源项目海域使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2023年,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总装机超过1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在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新增装机中,我国贡献超过50%;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1/3,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绿色底色更加鲜亮,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已建成并网4516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了风电光伏在电力新增装机中的主体地位。2023年12月21日,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职责,全面增强供应保障能力。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快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
风电装备的大型化趋势显著,塔架高度、单机容量和叶片长度的增加成为减少相关成本、提升效率的主要途径。海上风电的技术创新也取得了突破,如漂浮式风电机组技术的进展和构网型风电机组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电整机价格稳中有降,陆上风机(不含塔筒)中标均价小幅下降至1500元/千瓦左右,最低报价突破1000元/千瓦关口;海上风机(含塔筒)中标均价小幅下降至3600元/千瓦左右,最低报价低至2700元/千瓦。风机装备制造领域,整机商优胜劣汰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局势加剧,机组技术迭代加速及市场对大兆瓦机组的需求对研发、机型规划、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过程管理及成本管控风险;整机厂商竞争策略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主,导致风电机组中标价格处于振荡下跌趋势,各大整机商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产品毛利承受较大下行压力,风电行业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根据国家能源局及中电联统计数据,2023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约7,566万千瓦,同比增长101.1%。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225小时,同比提高7小时。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7.3%,较去年提升0.5个百分点。中电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8,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
根据中国建业行业协会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施工劳务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5911.85亿元,同比增长5.77%;完成竣工产值137511.82亿元,同比增长3.77%;签订合同总额724731.07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新签合同额356040.19亿元,同比下降0.91%。
2023年,国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出台扩内需政策,经济有所回暖,但复苏动力仍不充足。制造业投资增速稳定,房地产投资企稳尚忧,基建投资仍是实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3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完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探索优化适用于存量更新改造的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和技术措施,构建建设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建筑工程逐渐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新基建”迅速布局,或将重新给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统计,2023年全球新船订单累计1,723艘合1.09亿载重吨和4,168万修正总吨。虽然以修正总吨计同比下降19%,但是以载重吨计同比增加5%。修正总吨的下降根本原因为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集装箱船订单量的减少。尽管如此,4,168万修正总吨的年签单量仍较2010-2019年的十年中等水准高出12%。以修正总吨计,中国船厂新船交付全球占比首超50%,并在新造船接单中保持主导地位,全球份额达到创记录的60%。
2023年市场船型结构,除客船外,油、散、集、气、特种船五大主力船型的市场占有率相差不多。其中,油船增速最大,散货船份额最高,特种船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其它主力船型则出现负增长。本轮市场复苏以来,船型轮动的特点明显,这与航运市场当时的迫切需求有着密切关系,而某种船型的集中下单又会对该船型的发展周期产生微妙变化,成为一轮新周期的起点。
报告期内,围绕“海陆并举”的开发策略,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资源开发布局,积极拓展新领域,创新开发模式,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年获取电站指标同比增长10.28%。
报告期内,公司在运营风光电场20个,合计权益容量137.33千瓦,围绕“全体系、提效益、助转商”重点工作,细化降本增效举措,全年实现上网电量达20.7亿千瓦时,实现发电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3.78%。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43个项目955台机组的交付任务,不断加快推进新产品研究开发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重点推出陆上10MW平台平价机组及海上平价12.5MW机组。同时,稳步推进H260-18MW海上风电机组测试验证,实现国内首台面向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离网运行。海上8MW平台获得2023先进清洁能源装备奖和WindpowerMonthy2022年度最佳海上风电机组,海上H260-18MW获得2023中国风电产业50强—十佳优秀风电产品和最佳海上机组(12MW+级),“扶摇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获得年度最佳创新奖和创领先锋奖。
报告期内,公司船海工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发展平稳;船厂数字化技术应用全方面推进,形成“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究规划”,指导公司深化技术应用;在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项目中充分应用。在设计咨询领域,由于公司的全专业方面技术优势在行业内已形成多年,业绩积累和客户积累的优势在行业下行趋势中起到关键作用,设计咨询业务仍能保持稳定发展。在工程总承包领域,积极发挥公司设计咨询方面的专业能力,在确保服务船海的基础上,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重点发展趋势,积极拓展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先后中标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程1#船坞等船海项目、新特钢全厂场内公辅-噪音综合治理项目等一批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工程总承包项目。
在船舶配套业务方面,自子公司中船华海推出自主品牌“HUAHAI”以来,在船用舱口盖、艏艉通道、舷侧通道、斜坡板、集装箱绑扎系统等船用设备领域打造自主可控的品牌效应,全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逐步的提升品牌市场知名度。对标精细化、合规化管理要求,以高效率为抓手,船舶配套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市场经营工作表现亮眼,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船华海在船用舱口盖、艏艉通道、舷侧通道、斜坡板、集装箱绑扎系统等船用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一)全产业链优势支撑公司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形成了风场投资开发、风电整机集成与制造、配套装备设计与制造、风场设计与工程建设、风场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能力布局。尤其在业内具备齐全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海上工程建设和运维服务等方面能力国内领先。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多措并举有效获取资源,通过风场开发持续带动风电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发展,初步构建了投资运营、工程建设与装备制造互动互补互促共融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海洋经济产业优势。依托控制股权的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船海产业一马当先的优势,积极探索“风电+”业务,涵盖海上清洁能源、深海养殖等一体的蓝色海洋绿色发展整体解决方案,部分项目已确定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蓝色海洋经济的打造,为公司海上风电资源的获取开发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拥有军工央企资源和品牌优势。公司控制股权的人中国船舶集团作为大型军工央企,资源和品牌基础雄厚,为风资源获取、装备制造产业落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公司子公司中船海装首次上榜“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
(四)拥有多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子公司中船海装依托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三大研发平台,以“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研发主体,打造了两院院士以及行业知名专家领衔的高精尖研发队伍,人员涵盖机械、电气、载荷仿真、智能控制、远程监控、海洋工程、大数据、工程运维等专业,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结构符合常理,国内海上风电行业一流水准的研发技术团队。
(五)设计工程领域知识产权数量保持稳步提升。在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领域,子公司中船九院围绕数字化船厂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信息集成应用及其他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开发了系列专利,形成专利簇群护城墙,知识产权数量的和质量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截至2023年,子公司中船九院拥有有效专利488件(其中发明137件),拥有注册商标5件、软件著作权8件、商业机密39件。
(六)船舶专业配套领域保持领头羊。子公司中船华海已全面推出自主品牌“HUAHAI”,在船用舱口盖、艏艉通道、舷侧通道、斜坡板、集装箱绑扎系统等船用设备领域打造自主可控的品牌效应,全力发展关键卡脖子技术,全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船华海在船用舱口盖、艏艉通道、舷侧通道、斜坡板、集装箱绑扎系统等船用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在原有工程总承包、设计咨询勘察及船舶配套的基础上,新增风电相关业务。2023年,合并风电相关业务收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86亿元,与去年同比下降22.97%,实现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46.96%。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风机装备制造业务出现下滑,市场之间的竞争局势加剧,风电机组中标价格处于振荡下跌趋势,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风电业务,包括风电整机及配套、电站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整合力度,搭建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优化业务布局调整,充分体现风电产业链优势,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加强科学技术研发能力,不断的提高品牌影响力,力争实现行业排名稳定提升,企业质量效益慢慢地提高,电站系统集成业务进入前列,对产业链装备配套产品带动规模跃上新台阶,逐步推动中国船舶集团下属风电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
通过一体化整合,建立了包括资源滚动开发、整机研制、风机配套设备研制、工程于一体的完善的风电产品体系。通过统筹相关业务的核心技术、市场资源、装备制造等竞争优势,激发各单位间的协同效应、叠加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风电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打造度电成本最低的风电场、专业高效的工程建设服务、市场竞争力强的整机装备、质量性能优异的配套设备、现代化智能运维服务等专业化产品,成为国内风电产业链条全、市场竞争力强的第一梯队企业。
公司具备技术引领优势,建立了包括风资源详细评估、结构勘察、技术经济评估、风场建设方案设计、整机及配套设备研发、工程建设、运营及维保技术于一体的完整技术体系。企业具有“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了一个风电总体技术研究院,通过构建前中后端研发设计高效协同的新生态,可全方位实现产业链的技术提升、降本增效,为不同场景、各类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整机和配套设备、风电场建设、风电场运营和售后服务等专项解决方案。
三是在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领域,坚持为船舶及海洋工程发展服务,坚持深化船舶工业规划设计核心技术探讨研究,强化科学技术引领,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重点业务,调整生产组织模式,持续打造船舶工业规划建设的核心能力,保持行业优势地位,同时全力培育拓展科技产业化和智能工厂数字化平台建设新业务,形成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新型城镇化、科技产业化和智能工厂数字化平台创新业务建设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战略布局。
2024年,公司将继续做好业务整合工作,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聚焦“价值创造”,围绕“事前算赢、事中控赢、事后真赢”的理念,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持续深化改革攻坚,逐步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投身风电新能源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未来将把有关工作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大场景协同谋划推进,以更大力量、更多贡献助力我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进一步发挥资源获取带动作用,强化现有“根据地”建设,运用既有模式与创新开发模式,持续开发新区域,争取指标突破及订单获取,打造“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市场格局,推动市场开发覆盖面逐步扩大,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扩大协同效应,形成产业总体布局,发挥资源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技术为引领,加强风电主机技术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提升公司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以“低成本主导的高可靠性设计”和“最优性能好价格低可靠性设计”加快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陆风电机型产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推进“协同开发、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协同管理”的“五协同”模式,推动技术进步和风电产品的迭代更新。
发挥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产业链和公司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中心的优势,聚焦“风电+”业务,拓展新业态应用场景,开展“海上风电+”系统集成技术协同研究,推进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示范项目落地,形成示范作用和成熟模式。在装备领域,持续开展海上风电整机大型化、集成化、轻量化技术创新,逐步推动风轮直径更大、功率等级更高的大型整机研发,开展全集成、轻量化传动链设计及应用,打造海上系列化精品平台机型。
在建筑工程板块,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巩固公司船海领域的一马当先的优势,持续深耕岩土、规划、环保、市政等方面。紧紧抓住“双碳”背景下的绿色能源类业务发展机遇,紧盯各大船厂升级改造项目;在巩固传统优势市场的前提下,在保障性租赁房、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国土空间延伸、城市体检、海洋文旅、公共设施、产业园区以及基于环境保护的水利业务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开拓市场。
公司于2023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由原来的建筑业务为主转变为风电业务为主、建筑业务为辅的业务格局。公司整体可能面临的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风电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剧风机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整机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局势加剧,机组技术迭代加速及市场对大兆瓦机组的需求对研发、机型规划、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整机厂商竞争策略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主,导致风电机组中标价格处于振荡下跌趋势,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进一步加大。
2.对外投资风险:部分项目有几率存在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论证不充分、经济性测算边界条件不清晰等情况,从而可能会引起项目建成后实际收益率低于当时资源获取时预期的收益率,降低公司收入及利润。
3.风场运营风险: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发生风场机组停机、批量性故障等情况,因此导致上网电量没有到达预期,影响风场发电收入。
4.安全生产风险:风场大多处于戈壁、深远海等区域,如果因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可能会引起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18615662372 电子邮箱: 195458683@qq.com
乐鱼体育大巴黎官网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这里山清水秀,有“小泉城”的称号。通讯、交通十分便利,本市境内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济南国际机场,乐鱼leyu官网登录APP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来章丘...